開學後的親子衝突持續進行,親子關係大受考驗。我一直想調整自己,但還是一直崩壞,因為孩子最近的狀態就是如此。半年一個循環,五歲穩定,五歲半就要開始混亂,媽媽也在進入這階段的適應期轉換中,自己也做得不夠好,特別是面對他一而再再而三態度行為不好的時候,怒氣就容易被挑起。
如果不需要按時間或負責帶孩子完成目標(準時上學/早點睡覺/完成學習/良好的品行態度等)當然都可以順著他、暫停放棄一下,所以跟媽媽說不要跟孩子計較或那就不要做之類的那些話,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。沒有必要的話,媽媽也不用做這些事,誰想做這苦差事呢?但是沒錯,媽媽也是需要被提醒、被安慰與自省的。放風也不能解決問題,因為孩子現狀與媽媽應對態度及方式沒有改變的話,回來後沒多久還是一樣的。無論如何還是要尋求方法穩定自己的情緒、找出解決問題之道,才不會一直消磨對孩子的愛與撕扯親子關係。
早上胸口那累積抑鬱的情緒遲遲無法散去,送完哥哥上學回到家中仍無法平靜下來。選擇老派的方式用筆寫下,理清思緒,找出作法,也許比在腦中想更容易確切落實。
除了解決問題方法之外還有一件事很重要,就像《薩提爾的親子對話》那本書提到的,愛的另一面恐怖分身「期待」是可怕的東西,必須小心謹慎才行,不然不如退一步不要付出太多。我也要學習「覺察並接納情緒」、「允許期待落空」、「孩子情緒沸騰時,只需陪伴,不必急於進場對話」。
寫下了就代表下定決心要改變,寫完也好多了,我會努力實現,與媽媽們共勉之💪